2018年11月14日
期权成交量大增
2018年11月14日
昨日沪深两市低开高走放量上涨,上证指数涨0.93%,创业板成交量创历史新高,全天大涨1.7%。涨停家数连续两天过百,创投、低价、壳资源等板块上演涨停潮;银行、汽车、半导体、钢铁等涨幅较小。三大指数均收涨,中证500指数强势延续,上证50涨幅最小。期指合约走势分化,IC各合约涨幅强于现货指数,而IH和IF涨幅与现货相当。期权方面,标的资产50ETF上涨0.76%收于2.509,平值隐含波动率仍维持高位。 期权成交量明显增加。当日全市场合计成交140.08万张,较前一交易日大增43.93万张。认购期权成交75.12万张,较前一交易日增加21.67万张,认沽合约总成交65.71万张,较前一交易日增加22.26万张。日成交量PCR值0.87变动不大。持仓方面,期权总持仓236.30万张,较前一交易日持仓量增加1.17万张。其中,认购合约持仓137.43万张,较前一交易日减小0.29万张,认沽合约持仓98.97万张,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.46万张。持仓量PCR值0.72变动不大。 成交量的增加主要来自当月合约。昨日当月合约总成交量上涨33.55万张,其中认购增加15.43万张,认沽增加18.12万张。持仓方面,当月合约减持1.45万张,认购减持1.7万张,认沽小幅增持0.26万张。结合当月合约各执行价数据看,认购在2.60至2.65浅虚值和2.80以上深虚值减持较多。认沽期权增持主要集中在2.35以下,但量不大。 图为11月平值期权隐含波动率走势 波动率方面,平值认购隐含波动率32.54%,认沽31.30%,30日历史波动率33.79%。历史波动率最近两日略有回调,但变动并不大,与平值隐含波动率相差不大。当月合约波动率曲线变动不大,各合约隐含波动率在30%至35%之间。多数执行价上认购期权隐含波动率仍高于认沽期权。 综合来看,市场主线仍在低价超跌个股,以上证50为代表的指数权重宽幅振荡,波动率维持高位。投资者可卖出当月宽跨式组合,赚取时间价值。 来源:期货日报 作者:彭鲸桥 ★老牌AA级期货公司股票期权优惠开户2元/张 量大1.8元/张,全国36家营业部均可办理 咨询 13520380567(微信)
发布时间:
互联网手机期货开户最低手续费 再送现金红包 点击查看详情
期权中国网声明: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本网与网站内所含期货公司为合作伙伴关系,所载期货公司信息均为网络采集,若觉不妥请与本网联系!如需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为期权中国网,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转载方责任。
- 2017-03-27 日历价差实际交易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
- 2017-03-27 运用期权垂直价差策略锁定风险
- 2017-03-21 警惕商品期权价差风险
- 2017-03-20 期权风险敏感因子简介与应用
- 2017-03-16 牛市价差组合的改进
- 2017-03-05 如何用期权进行套期保值
- 2017-02-24 如何对波动率进行交易?
- 2017-02-24 期权做市商是什么人?
- 2017-02-24 期权行权交收划重点
- 2017-02-15 把握期权套保的合理"亏损"
- 2017-02-13 期权买方卖方的误区
- 2017-02-13 影响期权价值的重要因素(希腊字母)你究竟知道多少?
- 2017-02-07 浅析波动率的均值回复特征
- 2017-02-06 上证50ETF期权对标的市场波动性的影响
- 2017-02-02 波动率的分类及特征
- 2017-01-25 白糖,豆粕期权与期货套保对比
- 2017-01-15 期权经典套利策略解读:带你挖掘无风险套利机会
- 2017-01-11 寻找期权盈利的“法宝”
- 2017-01-05 CME 农产品期货期权行权量分析
- 2017-01-02 波动率分类,特征与交易浅析
- 2016-12-25 商品期权策略的应用技巧
- 2016-12-19 再议期权"到期日"交易策略
- 2016-12-12 期权交易中的波动率交易策略
- 2016-12-05 期权铁鹰式价差策略实证分析
- 2016-04-13 丰富品种工具,服务实体别留“死角”
- 2013-08-30 国债期货9月6日正式上市 开户门槛50万
- 2013-08-15 交易细则难定 国债期货上市时间预期延后
- 2013-08-02 国债期货重启后的五大猜想
- 2013-07-24 基差分析 是研究国债期货最佳切入点
- 2013-07-24 推出在即国债期货周六"演习"
- 2013-07-15 国债期货上市时间或早于业内预期
- 2013-07-05 国债期货获"准生" 股指期权或紧随
- 2013-05-17 股指期权推出的潜在影响
- 2013-03-07 两会提案力促期货发展产品创新成焦点